2017年12月30日,陕西省教育厅网站用4000余字的篇幅,刊登了发展规划处总结我校探索转型发展道路的报道(范斌执笔)----《安康学院探索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地域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该文总结了我校升本以来转型发展工作的探索,对学校转变思想、扬长补短,探索“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转型发展之路进行了分析,对“十三五”规划确立的“以产教融合推动转型发展,以联合培养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点建设推动层次提升,使学生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到‘十三五’末,初步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质、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斗目标进行了诠释。
安康学院探索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地域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2014年12月,安康学院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后,积极转变思想,凝聚共识,扬长补短,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破除思想障碍,凝聚发展共识。在转型发展初期,安康学院首先厘清了自身存在的“经验不足、底子薄、师资力量配备滞后、社会认可度不高、市场意识淡薄”的问题,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为指导,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校转型发展要求,开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系统科学谋划学校转型发展”的主题研讨活动,围绕内涵建设、专业调整、人才培养、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等问题,通过“立项调研、讨论交流、形成成果”等路径方法,结合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意见和省教育厅巡诊整改要求,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分析学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差异化办学观念,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思路,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及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努力破解影响学院转型发展的思想认识误区,破除内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上的思想阻碍,凝聚了学院发展共识。
——树立校本意识,完善办学机制。该院各二级学院牢固树立以校为本意识,强化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数据意识、成果意识,聚焦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找准实施措施,研制教改项目实施方案,展开教学改革,并在改革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此基础上,该院产教融合,校企、校校、校政合作的办学机制逐渐走向成熟。
——依据转型发展需要,构建配套师资体系。安康学院不断完善“一章八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大幅度提高了实践课外聘教师的聘任数量,现有兼职教师144名;为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颁布并实施了《安康学院青年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工作实施办法》,统一安排多批次多名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为期60-90天的集中实践锻炼。通过此项工作,真正实现青年教师提升自我、了解行业、建立关系、服务社会的目的。通过努力,安康学院逐步建设了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为转型发展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专业体系。安康学院着力跟踪安康及毗邻地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按照“增量优化、存量调整”的专业设置原则,适时设置新专业。2015年以来,安康学院根据招生、就业及与区域行业产业对接情况,停办了数学与计算科学、日语、艺术教育、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新增了环境生态工程、茶学、制药工程、物联网、电子商务、网络与新媒体、护理学等本科专业。同时,成立由院内专家和来自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综改指导小组,全程指导综改专业建设,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立起符合学院办学定位,覆盖安康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领域,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安康学院围绕富硒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以茶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重点,打造富硒食品专业群;围绕服务生态旅游及“南水北调”水源地的保护与利用,以旅游管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重点,建设生态旅游与环保专业群;以社会工作、康复治疗学专业为重点打造健康养老专业群等,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基础教育等8个特色专业集群,避免了专业同质化。由园林、农学专业联合申报的“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获批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2017年初,安康学院印发《安康学院关于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在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争创全国及区域一流专业。目前,农学、园林、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等4个专业被列入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计划。
——依据固优、强特、扶需原则,启动硕士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近年来,安康学院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201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陕西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获省教育厅、财政厅等单位批准。安康学院先后遴选了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园艺、养殖三个领域)、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数学两个领域)、工程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工程、制药工程三个领域)等三个学科八个领域为硕士点培养学科,首批联合培养研究生已顺利毕业。该院在人才引进、专业建设、科研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设立了硕士点培育学科科研专项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科研专项,现共支持项目36项。
——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深挖人才培养深度。专业技能就是生存技能,是学生进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安康学院坚持所有教学实践活动都围绕学生来展开,坚持基础服务于专业能力培养,深化公共课教学改革;聚焦培养目标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坚持学以致用,改革毕业论文(设计) ;强化应用能力导向,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开设各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培训,教学以学生学到东西、会做、满意为目标,实习则以学生为本,突出与社会实际相吻合的实习锻炼,从而确保他们真正具有应用技能而顺利进入未来职场。为此,安康学院密切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联系,真正把调研做实、把论证做实,把就业岗位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弄清楚,进一步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注重“基础厚、领域宽、适应广、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趋向,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学术探究和实践历练的热情,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该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与阳晨现代农业集团联合开办了阳晨班,与美华酒店集团联合开办了美华班,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该院教育学院向安康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选派实职或兼职的教学校长、园长、助理等,从中小学、幼儿园、企业事业单位常年聘请优秀教师、管理及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论文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该院化学化工学院围绕安康地方矿产和中药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对现有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为满足地方企业分析检测技术人员的需求,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为工业分析方向,设置了工业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核心课程,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同时,充分发挥“检验中心”的科研平台作用,以安康市硒资源调查为基础,先后与数十家企事业开展合作,实现了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实训基地和联合开发产品和技术攻关。
——加强国际合作,扩宽人才培养广度。安康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学院完善了校际学分互认及“双学位”项目管理办法,扩大境外交流、交换生比例,学生参加“2+2”双学位项目和国际游学项目的人数逐年增长,多样化国际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得到拓展。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程比重,实施专业主辅修制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硕士研究生相关的公共选修课资源不断丰富,有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达到90%以上。
——以服务地方发展需求为核心,构建办学优势和特色。近五年来,安康学院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对接,与地方政府、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及各类校地、校企合作协议70余份。目前有省市共建科研平台9个,80%以上科研课题以研究地方问题为主。到目前为止,已取得70余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11项科研成果被政府、企业或行业单位采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成果转化涉及天然彩色丝绸服装、茶树新品种选育、城镇规划、旅游规划、脱贫攻坚、陕南民间文化挖掘整理、信息软件开发、家庭健康教育等领域。该院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和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师生开展硒资源普查和富硒食品检测,摸清了安康硒资源分布,绘制出安康硒资源分布图,为安康发展富硒产业、建设“中国硒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院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引进推广的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使桑叶产量提高40%,推广面积2万多亩,农民增收1亿多元;该院培育的“陕茶1号”茶树新品种,填补了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开发的女娲银峰茶已在陕南茶叶产区大面积推广,累计产值达5亿元以上;该院魔芋健身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荣获201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4项,出版了国内第一部魔芋专著《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该院与阳晨集团联合开展的“引进种猪的选育提高与产业化推广”,累计实现产值3.16亿元,促进了农民增收;该院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二黄和紫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繁荣安康地方文化发挥聊重要作用;围绕安康生态旅游主导产业,该院积极开展安康旅游发展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安康大汉将旅游规划”、“瀛湖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了安康旅游产业的发展。
安康学院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有60多位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到该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深入了解学院的发展现状后,纷纷对其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和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该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该院在服务地方方面取得的成绩,安康市政府将安康图书馆建在该院江北校区,双方共建共管共享。安康学院已成为安康市的文化名片。
(撰稿/范斌 审核/谢安国 发布/任森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