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出台,陕南三市发展有望再提速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说,《规划》出台,对陕南地区是个重大利好,因为它意味着,陕南的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层面,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陕西而言,意味着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之后,又一个国家规划的全覆盖。
因此,在库区三省之中,相对贫困的陕南三市,定位后发展有望再提速。
1、这里是扶贫区和老区
《规划》范围包括河南、湖北、陕西三省的43个县(区、市),以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十堰市的9个库区县(市、区)为核心区,包括陕南全部28个区县在内的34个县(市、区)为影响区。规划面积11.13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26万平方公里。规划期到2020年。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量800至1200毫米。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储量的有钼、钒、铅锌、金、汞、重晶石、钛等40多种。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是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和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域,生物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达48%。
据统计,2010年末,区域内总人口1709.1万,人口密度151.8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2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耕地面积99.23万公顷,农村人口1031.78万人。三次产业结构为16.8∶46.3∶26.7,农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25亿元,实际财政支出586.03亿元,是国家财政补助的重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1.04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和70%。43个县(区、市)中,有国家级贫困县26个、省级贫困县8个,是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一地区贫困人口和革命老区相对集中,发展底子较薄,为保障水源区的水质,产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部分企业关闭或转产,就业压力加大。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移民搬迁数量较大而且集中,安置难度大,淹没线上未纳入移民搬迁的留置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地方财政增支减收因素增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规划区分三类功能区
《规划》按照水源区生态保护的需要和水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发展趋势,将规划区划分为水源保护区、生态农业区和集聚发展区三类功能区。
水源保护区主要是水源保护核心区和涵养保护区,按照禁止开发的要求进行管理。其中水源保护核心区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区内禁止开展易造成水污染的生产活动,严禁新建、改扩建易造成水污染的项目。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逐步搬迁外移区内人口,提高水环境安全水平。水源涵养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严格控制采矿、采伐等破坏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关活动。加强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和水土保持,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加大生态移民实施力度,加强各类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生态农业区包括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区域,按照限制开发的要求进行管理。区内重点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着力改进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技术,集中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农村生活污染。
集聚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区以及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区内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时序。结合企业兼并重组、易地改造、淹没搬迁,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布局建设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促进产业改造升级,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已有开发区集约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3、陕南三市的国家定位
《规划》要求加快湖北十堰、陕西安康、汉中、商洛、河南邓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区域功能定位,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建设宜居城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规划》提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是:
安康市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汉中市建设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重要的物流中心,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商洛市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新材料工业基地,建成秦岭南麓生态旅游城市。
加快发展重点城镇。结合水污染防治、移民安置,调整优化城镇布局。重点发展区位条件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空间的城关镇,加快库区淹没城镇重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重点城镇成为吸纳人口、集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按照城镇建设与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原则,严格控制城镇直接向河流和库区排污,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链 接 中央要求处理好四大关系
中央要求南水北调库区发展,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大局,以丹江口库区为重点,妥善解决因调水引发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严格落实国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开发管制原则,围绕有效保护水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切实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严格保护耕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维护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安全。
三是坚持改善民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是坚持内外联动,处理好外部支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实施对口协作帮扶,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北京天津将筹资专项支持
以促进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调水水质安全、实现水源区与受水区双赢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原则,制定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鼓励受水区与水源区采取多种方式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建设等领域积极开展对口协作,深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从规划实施当年起,受水区北京市、天津市每年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以对口协作的方式,专项用于支持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规划》要求河南省、湖北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抓紧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切实改善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指导,提出贯彻实施本规划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推动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与督促检查,会同地方政府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国务院。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专 访“不能拿着黄金不识货”——专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石英
从纵向看,陕南近年来进步很大,但横向比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陕南的发展滞后于关中、陕北地区。能否借助《规划》的出台,让陕南发展提速?本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石英。
记者:《规划》获批,对陕西、特别是对陕南来说,意味着什么?
石英:《规划》对陕南是个重大利好。陕南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比较少,陕南的家庭收入跟不上全省的平均水平。陕南地区有全省最好的水资源和生态资源,但二产和三产发展滞后,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发展的短板和瓶颈,这种不均衡现象在近几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个规划的出台,涵盖了整个陕南3市28个县。虽然河南、湖北是核心区,陕南划为影响区,但从量上来说,规划的43个县中陕南占28个。这样,整个陕南的发展便纳入了国家战略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陕南提供了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因为仅靠一省之力发展陕南,力量毕竟有限,《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后,就不再是一省之力了。
记者:《规划》提出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要求从规划实施当年起,受水区北京、天津每年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以对口协作的方式,专项用于支持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陕南被划为影响区,和核心区有何具体差异?
石英:《规划》把河南、湖北的9个库区县划为核心区,这可以理解为库区移民搬迁、淹没面积等方面牵涉更多一些,受损也相对多一些,而陕南并不是直接库区,所以受损相对小。从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来看,对核心区的支持力度更大一些,但陕南全部是影响区,面积比河南、湖北的核心区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陕西实际上获得的支持量最大。
水资源补偿问题,我持赞同态度。有很多大项目其实很需要水,但陕南因为水源区保护不让引进,陕南实际就受损了,不能既要求我保护,又不给补偿,这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时,经济学界和政府层面,都有关于生态补偿的谈论。我认为补偿的力度应该更大。一方面由受益者提供补偿,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由国家在税收、收益等方面予以支持。
记者:《规划》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对地方政府来说,应该怎样抓住机遇?
石英:《规划》提出的要求其实恰好是国家对你的支持。这种支持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允许你、鼓励你或限制你做哪些事情;二是项目支持,《规划》将带来大量的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陕南的瓶颈之一就是交通制约,陕南有很多优质资源,例如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受限,接待能力受限,发展滞后。而《规划》提出要大力改善交通条件、鼓励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等,对陕南很有益处;三是直接的资金支持,例如直接给予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等。
我认为当地政府应该看到这个重大利好,不能拿着黄金不识货。有些干部往往以给多少资金支持来看力度,其实不是这样,当地政府应该意识到这个重大利好的机遇,尽快行动起来,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做好自身市县区的规划,搞好项目设计,要认清《规划》后面的含金量,而不是等天上掉馅饼给你直接拨钱。